第八版
践行生态修复设计理念 变“渣土山”为碧水青山 太阳成集团的官方网站公司章丘区赭山公园规划设计纪实
用传统园林设计理念梳理片区山水格局;利用现状山体曲径,合理布置游览路线,串联景点和景区;挖掘当地人文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小品与设施……历时近4年的章丘赭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原先裸露的山体已经成规模地栽植了绿色植被,放眼望去,满眼苍翠、生机盎然。赭山片区山体修复将原来的“渣土山”打造成靓丽的山体公园,擦亮了赭山片区绿色发展的靓丽“名片”。
章丘区赭山山体生态修复总承包工程由集团公司承揽设计,设计团队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修复为先,发挥山体特色优势,推动山体修复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助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该项目设计经验被推荐在第二十二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作典型经验交流。
精测细量,因地制宜制定设计方案
章丘赭山山体公园位于章丘赭山片区中心位置,南临赭山前路,北临玉带河,东临赭山大道,西临滨湖路,规划总面积约501公顷。项目起初,公司组织团队对山体进行详细踏勘。通过勘查发现,由于长期采石采矿,使山体内的植被受损严重。植被群落失去了本体的活性,导致山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生态敏感度也随之越来越高。植被与山体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植被修复有助于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针对山体植被进行修复,刻不容缓。
设计团队制定详尽的设计流程,确保设计深度和广度符合工程要求。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山体破损和植被情况分别提出相应对策,并采取多种工程措施,最终实现山体真正的生态修复。针对山体复杂的现状情况,设计团队创新应用BIM模型,多数据融合对山体修复进行模拟演示,做到设计数据准确,同时极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洞勘至察,多措并举应用创新设计
用传统园林设计理念梳理片区山水格局:“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对山体的生态修复,还原原有的山形山势, 重塑“山之脉”;对周边水体系统的生态修复,引源导流,解决“水之源”,梳理片区整体的山水框架,有的放矢地进行生态修复。
合理运用片区拆迁产生的建筑渣土进行回填,根据渣土粒径进行分层回填强夯,达到强度要求后覆土种植,整体形成梯田种植区。面对山地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土壤瘠薄、坡度较大、水分缺失的特点,在植物选择中,充分利用适应性较强的原生树种,形成丰富的群落类型和增加物种多样性,创造独特的地带性植被景观,进而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
匠心独运,打造靓美山体景观
合理的节点布局是山体景观的点睛之笔,结合外部交通网络,依据山体等高线,利用现状山体曲径,合理布置游览路线,串联景点和景区。顺应地形地势的机动车道设计,沿山体等高线进行规划布置,以减少对原始地形的破坏。
还原自然低洼地,营造自然积蓄条件。在山体冲沟上游设计蓄水湖面,沿山体设置截洪沟将山体雨水引至蓄水湖面。构建“源头收集、中途传输、末端储存”的山体海绵体系。利用原有低洼的水体,形成不同的滞留池,延长雨水径流的线路,使山地沟域水资源系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同时结合工程措施,保障山体植物灌溉需求和景观需求。
分析和研究山体周边甚至所在城市片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将自然条件与植被景观相结合,充分反映区域综合环境特征与地方文化特色。利用当地人文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小品与设施,突出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对山体现状较好的山体景观进行绿色空间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休憩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观赏、游憩的场所。对山体景观效果不佳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加强植被绿化和景观塑造,山地边缘采取生态手段进行景观改造和生态修复,在提升山体绿化的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从而增加城市绿量,更好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在整个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创新设计理念,采用多种新工艺、新材料对山体进行生态修复。目前,项目部分区域已经完工,生态修复效果良好,受到建设单位和市民的一致好评。本次山体公园的规划设计,对于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最大化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对片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阳成集团的官方网站公司 谷峰)